2013年10月28日 星期一

淺談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

淺談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
劉惠雯、沈麗雅/安永聯合會計師事務所稅務服務營運長、執業會計師楊建華及經理
隨著全球經貿一體化,世界各國更加重視建立區域及雙邊戰略夥伴關係,並希望透過建立超級自由貿易區以解決各項貿易問題。考慮到中國商務法規、外匯監管條例、金融政策等各方面之情況,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自貿區)設立之意義,可視為如同1980年代在深圳設立特區,在特定區域內首先進行開放創新試驗,除可減低政策試行過程中的風險可能帶來的影響,同時,也為中國加入新一輪的國際貿易競逐做準備。
上海自貿區是建立在上海綜合保稅區所涵蓋28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具體範圍包括以外高橋地區為核心,再加上洋山港臨港新城以及浦東機場保稅區。前幾年上海已把這個區域整合成上海綜合保稅區以統一管理。
2012年該區的貿易總額高居各海關特殊監管區域之首,其銷售額及工商稅收,占全國所有海關特殊監管區域之比重均超過50%,已註冊跨國企業總部近200家,國際貿易結算中心達20個,無論在管理經驗還是貿易活躍程度上,上海綜合保稅區較其他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具有非常顯著之優勢,被選為中國第一個自貿區亦理所當然。
上海自貿區與其他現有經濟特區或新區最大的不同在於其不是靠國家給予的特殊租稅政策及當地政府的財政補貼,或針對特定區域做開放來運作,而是以一種全新之自由港試驗經濟模式對外開放。
有關改革開放政策的重點主要包括:
一、深化金融及外匯領域之開放創新:
中國大陸經濟改革開放的數十年間一直透過提供各種優惠政策以吸引外商投資,從外匯的角度,近年來也逐步推行了一些鬆綁的政策,可是真正的自由貿易必須以金融自由為前提並允許資本的自由流動。
為嘗試解開此障礙,方案提出在自貿區內建立獨立的外匯管理體制以便利貿易及投資,同時將試點實施一系列的政策鼓勵跨境融資和資金管理。包括允許區內人民幣在資本項目下自由兌換、跨境使用、金融市場利率市場化等以擴大人民幣在貿易、投資、保險等領域的使用;並透過金融市場對民營資本與外資之開放以及金融商品創新,以滿足如同國際交易平台上貿易和服務、投資、融資的需要,為自由貿易提供活水和媒介。
二、擴大投資領域之開放並簡化投資管理:
方案特別規定擴大投資開放,其涵蓋金融、航運、商貿、專業、文化及社會服務等領域,並提倡區內暫停及取消對投資者資格要求、股權比例、經營範圍等限制, 以營造有利各類投資者之平等市場環境。
對外商而言同等重要的是,區內暫停執行涉及外資企業的部分法律年,以實施准入前國民待遇的方式和負面清單管理模式,只要不屬於國家限制及禁止的行業領域,外資均可進入,且僅需報備即可。這措施徹底改變以往對外商投資的管理模式,由過去注重事先審批,轉為注重事中、事後監管,這也勢必推動中國行政審批之改革。
三、寬鬆的海關監管政策:
與現行的海關監管區域「先申報、再進區」的政策不同,上海自貿區將允許企業將貨物直接入區,實施「先進區、再申報」的監管方式,以此簡化國際中轉、分撥等業務的進出境手續;甚至,在滿足一定條件下區內可以開展直接的買賣交易。
從稅務的角度,政策中並未提及實施優惠的企業所得稅稅率,這顯示上海自貿區之重點在於提倡「全新的制度改革與開放」,而非提供「傳統特區的租稅優惠」。然而上海自貿區內實施「企業與個人資產評估增值可分期繳納所得稅、個人股權激勵可分期繳納所得稅、融資租賃出口退稅與免進口環節增值稅」等稅務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也提供了未曾在中國其他區域實施過的稅務優惠政策。
總而言之,中國身為全球具有重要影響力的經濟體之一,繼深圳前海的金融創新政策之後,上海自貿區預期將會為中國帶來積極的影響。上海自貿區提供更開放的投資領域,實施更靈活的金融、外匯、海關、行政管理等措施,對於現有或正計劃在中國投資的外國投資者而言都非常值得深思並進一步探討籌劃的空間。
2013-10-29工商時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