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3日 星期二

無形資產鑑價 新興產業推手

無形資產鑑價 新興產業推手
李智仁/台灣金融研訓院金融研究所代所長暨大陸金融研究室督導
日前行經東京,趁空檔參觀位於六本木,由安藤忠雄先生所設計的21_21 DESIGN SIGHT美術館,在美術館中的展演,更是令人難忘。這次展演主題是為了給飽受海嘯肆虐的東北居民打氣,藉由各項物產與傳統技藝的呈現,讓參觀者了解東北地方的食衣住行。
會場一隅,簡單的螢幕前陳列著數十張椅子,在不影響動線下,參觀者得駐足或歇坐,觀賞所播放的影片。每段影片約三至五分鐘,首先映入眼簾的,都是一雙手,而其後的影片內容便是這雙手的主人所從事的工作景況,以及觸摸人心的感動。
「不願意人們遺忘這個地方,不願意見到產業無法傳承。」策展者的話深深烙在我心中。往昔以製造業為主的產業發展時期,無形資產價值並非凸顯;然而在邁入以知識與創意為核心的知識經濟時代後,無形資產的重要性與日俱增。面臨應如何鑑價的關鍵問題時,則有諸多考量。主因不外乎無形資產並非貨幣性資產,價值往往必須附於商品或交易行為上方能凸顯,加以該項資產可否套用於其他商品或為其他企業所使用,也存在相當程度不確定性,導致價值如何加以鑑定,往往令人舉棋不定。
無形資產的存在與應用,在全球多項產業領域中逐漸增長,例如精緻農業、醫療生技或文化創意產業等新興產業。以文創產業為例,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法第10條即明文規定政府應推廣文化創意有價之觀念,充分開發、運用文化創意資產,並落實於相關政策。由於文創法屬於新近立法,對於無形資產的定義與相關推廣機制,在立法技術上亦相形周延,惟未來仍將面臨融資時無形資產如何鑑價的棘手問題
金管會曾委託會計研究發展基金會訂定無形資產會計評價準則,使各產業主管機關可依其專業提供協助,建制可行的評價架構。然而,由於各產業主管機關紛呈,若未有單一主事單位,相關機制的推動仍無主導力道。幸而經濟部工業局近期扮演主導要角,讓機制推動再度重啟。
在機制推動過程中,要解決無形資產融資問題,有賴基礎建設技術與體系的建構,例如取得金融業共識、訂定相關法令以及各類估算方法之到位。尤其鑑價涉及銀行授信,而銀行資金來源為社會大眾,資金運用受到較高程度監理。未來辦理無形資產融資業務時,能否調整比率,如降低「借款戶」、「資金用途」及「還款來源」比重,增加「債權保障」及「未來展望」比重,亦需要時間溝通以獲取共識。
此外,目前尚無明確鑑價機制,縱使國外經驗中常以評估標的物未來可能產生的收益與風險作為估算基礎,然因無形資產往往缺乏實際交易價格,且有時未於資產負債表上揭露,難為客觀衡量。因此,如何建立無形資產鑑價人才培訓與認證制度,應是可行且必要的方向。在培訓課程中如何揉入企業評價與智財保護等課程,值得思索;在認證體系的建立思維中,除應獲得金融主管機關認同,也應不忘市場需求,避免花費開發的成本僅服務小眾市場。
無形資產鑑價是引入資金活水的重要閘門。面對企業與金融機構進行併購的時代,抑或協助中小微型企業取得所需融資,這項機制真的不應該缺席

2012/10/29 經濟日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