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2日 星期一

從底特律破產 看矽谷未來

從底特律破產 看矽谷未來
尤克熙/拓墣產業研究所產業顧問
19501960年代美國汽車工業正處於發達階段,底特律就像現在的矽谷一樣是美國工業重鎮與中心。現今隨著底特律城市宣告破產,這給矽谷與全球一個非常好的警示「世界上唯一不變的法則就是,沒有打不倒的巨人」。
產業典範的移轉,能讓盛極一時的企業衰敗下來,這在不同產業中經常重複上演。在IT產業的DEC(Digital Equipment Corporation)、王安電腦;在汽車工業的General Motors(GM)Chrysler;在通訊產業的EricssonNokiaMotorola;在消費電子產業的Sony等,都是曾經輝煌一時的大企業,現在不是已經被人購併,就是正在嘗試以新方式來追趕市場趨勢。
底特律曾經以汽車之城,在擁有美國三大汽車公司坐鎮下,無論在汽車技術、製造或者是商業模式上都以創新聞名,甚至一度領導全球汽車產業。但卻也因為沉溺於過去成功模式而自傲,又無法看到日本與亞洲汽車公司的崛起而逐漸沒落。
20082009年總部位於底特律的GMChrysler,由於美國面臨經濟風暴,一時之間汽車銷售量瞬間滑落而面臨破產邊緣,要不是美國政府注資800億美元,這兩家公司早就跨進歷史洪流。不過,這事件也間接引爆了2013年底特律的破產危機。
除此之外,未來的汽車工業正在進行一場產業典範的移轉,更加速底特律墜落的風險。隨著油價與原物料高漲,清潔能源、電動汽車的崛起,甚至未來4G網路、智慧行動環境、新操控技術等發展,汽車正邁入下一個階段。被三大車廠逐步遺棄的底特律更面臨城市轉型,但因償債接近200億美元,而無力轉型的窘境。
總之,底特律因為美國三大車廠的躍升而崛起,現今隨著產業典範的移轉,而逐漸落寞,這是50年前的美國汽車大城底特律居民萬萬沒想到的結局。
美汽車工業焦點 轉向矽谷
未來汽車產業勢必進入一個新的拐點,除了傳統汽車公司外,由矽谷出發的汽車公司正對傳統汽車工業展開攻擊。
Tesla只有10歲,其Model S型轎車在銷售量上已超過許多傳統汽車廠牌,甚至在該行業內贏得2013年世界綠色汽車的年度獎。明確的產品定位及清晰發展路線是Tesla能夠成功的基礎,加上有效的融資手段和行銷方法,使Tesla在美國電動汽車廠商中保持一枝獨秀。
此外,Tesla專利技術迄今為止都比傳統汽車公司先進,DaimlerToyota已經決定向Tesla取得專利授權,再以更多研發經費來超越他們。
而另外一個矽谷的巨頭代表Google,則認為車輛的安全性與交通流量控制中,最薄弱的一環不是汽車,而是司機。因此,研發無人駕駛汽車成為其未來想改變汽車產業的秘密武器,Google目前擁有10輛無人駕駛的汽車供研發。雖然短時間之內,無人駕駛汽車尚不能商品化,但是Google只要持續研發,510年之後,很難說會發展出什麼樣的汽車。
總之,未來幾年美國汽車工業隨著TeslaGoogle的出現,有可能讓矽谷成為下一個汽車重鎮。即使連GM都承認,絕對不能忽視矽谷對於汽車業的影響力。這種對於全球傳統汽車廠商的新衝擊,是否會讓許多全球各地城市落入底特律破產的相同情境,將是未來非常值得注意的議題。
大陸經濟崛起 潛力不容小覷
底特律城市失敗的一大主因是,城市的產業政策太過集中於一個產業,而無其他配套措施。或許矽谷人士認為,這很難發生在矽谷,但真的如此嗎?
美國在高科技之所以能呼風喚雨,是因為其掌握了技術、人才、資金、市場以及營造的創新環境。一旦這些元素開始移轉,那麼矽谷地位仍可能被擊倒。以目前的角度來看,矽谷未來10年依舊是高科技的中心,可是20年甚至30年之後,就變得很難說。因為在以往很難有一個單一市場的市場價值高於美國,可是近年來,中國大陸經濟的崛起,卻讓市場投下隱藏性因子。
Dow Jones VentureSource統計,創投公司於近年來投資中國大陸公司的資金都維持一定水準。主因在於大陸經濟崛起,使得許多大陸本土的高科技公司透過學習美國企業,以搶奪其內需市場的營運模式,一直獲得不錯效果,這使得創投公司更願意投資在美國上市的中國大陸新創企業身上。
一旦這種模式不斷演進,大陸企業勢必在技術、人才上不斷精進,而資金也將隨著中國市場大餅愈來愈多。唯一最大的問題在於當地環境與氛圍的維持,以及創新平台的建立。不過,時間可以改變一切的,只要所有因素都到齊,典範移轉的拐點就會到來;換句話說,矽谷的未來優勢並非絕對不能超越,就看中國大陸或其他亞洲國家要如何面對。
從底特律的最興盛時期,到破產一共花了50多年時間,矽谷由於產業面相當廣,所以短時間很難看到有其他城市或區域能夠超越它,但這並不表示矽谷就不用害怕了,畢竟「世界上唯一不變的法則就是,沒有打不倒的巨人」。底特律就是一個最好的範例。

2013-07-28工商時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