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3日 星期二

聚焦新興市場 國際成衣業 前進印尼淘金紗

聚焦新興市場 國際成衣業 前進印尼淘金紗
李信宏/紡織所ITIS計劃產業分析師
印尼是近年頗受矚目的新興市場之一,來自個人消費成長及投資俱增,藉由印尼國內市場需求的規模經濟影響力,可以刺激印尼紡織等產業改進與創新,進而影響國際廠商未來發展方向。以下為5大趨勢:
1.穆斯林女性成衣成長快
印尼雖然擁有全球最多穆斯林人口,但並非回教國家,政府並未規範人民須穿著穆斯林服飾。不過據馬來西亞在穆斯林服飾市場的成功銷售經驗,國內成衣製造商相當看好印尼女性穆斯林服飾市場的發展。
2.印尼國內成衣市場成長可期
伴隨經濟成長和中產階級崛起,將提高印尼消費者的成衣服飾購買率,近年大型量販店在成衣行銷通路的推廣,將提升印尼國內成衣市場的發展,預期在20112016年,印尼國內成衣市場銷售增長率平均每年可達2.9%
3.新興中產階級是主要動力
受惠經濟穩定成長,印尼中產階級人數呈現穩定增加,2009年中產階級人數已經增至9,300萬人,占總人口比例42.7%。印尼的中產階級興起,有助於印尼成衣銷售,尤其是在牛仔服飾、外出服及鞋類的消費量明顯增加。
並且促使印尼國內及國際品牌成衣業者針對中產階級,生產並引進更多高品質、高價位的成衣,帶動印尼成衣市場更多樣化。
4.消費者追求高品質的品牌
中產階級擁有高消費力和重視品質,認為購買有品牌的成衣可以保障品質,也可彰顯社經地位。尤其是有品牌的牛仔休閒服飾,如Levi's,容易獲得消費者的信賴與青睞。
5.運動服飾市場成長中
近年國際運動賽事頻繁,2010年的世界盃足球賽、2011年在印尼舉辦的東南亞運動會和青少年網球錦標賽等大型國際賽事,吸引更多印尼消費者購買運動服飾的意願。
都會區的消費者,在有限空間和時間限制下,更注重運動的重要性,帶動運動服飾市場成長。
外商發展策略與投資條件
相較國外紡織業者,印尼國內紡織業者的投資態度保守,統計20002011年間,外商投資印尼紡織及成衣業件數685件,總金額為23.95億美元;印尼本地業者投資件數只有231件,總金額為11.54億美元,尚不及外商投資的50%
20002011年間,外國投資在印尼紡織及成衣業的總額24億美元,包括685個項目,大部分的投資位於西爪哇島,投資金額12.4億美元,占外商投資印尼紡織及成衣業總額的52%
2010年開始,外商投資件數突破100件,達到112件,較2009年大幅成長70%
而至2011年仍呈現快速成長趨勢,投資件數166件,相較2010年成長48%,投資額也創下近年新高,較2010年成長210%
印尼政府政策對產業發展具有相當大影響,尤其是補貼措施、教育和資金市場等政策更會影響到生產因素;另方面,透過訂定產品規格、安全檢驗法規等,會影響市場需求的改變。
為了支持紡織業的結構調整和產業振興,印尼政府政策相當鼓勵投資,積極發展有利於印尼投資者與外國投資者的環境。
印尼在鼓勵產業投資方面,包括進口關稅減免、所得稅抵減、出口製造業,以及保稅區等。
在出口製造業方面,設有獎勵方案以鼓勵投資於製造出口產品,部份較重要的獎勵方案有對於製造出口成品所需物資進口免稅、獲得為生產出口產品所需進口原材料之權力,且不受限於是否有印尼本國製造商可以提供該原物料。
印尼是世界第大人口國,也是東南亞最大經濟體。近年,印尼政治趨穩,消費者信心提高,加諸內需市場龐大,在全球經濟發展的地位逐漸受到國際重視。
綜觀印尼近年經濟成長主要動力,來自個人消費成長及投資增加,2011年印尼投資總額達到2764,000萬美元,較2010年成長20.5%,其中外國直接投資達1928,000萬美元,外人投資來源以新加坡、美國及日本為2011年印尼前3大外人投資國。
自由貿易經濟區效益
但印尼近年也出現一些問題不得不注意,世界經濟論壇(WEF)2011年公布20122013年全球競爭力指數(GCI),印尼政府的行政效能低落與貪汙、基礎設施不足、勞動力技能有限及嚴格的勞動法規等項因素,導致印尼國家競爭力排名下降。
印尼排名雖較其他亞洲發展中國家,如菲律賓、越南及所有南亞地區國家相對為佳,但仍落後台灣、馬來西亞、中國大陸及泰國等地。由於印尼政府行政效率不彰、基礎建設欠缺、缺乏高等技術勞動力等因素,可能大幅提高產業經營的成本。
然而,印尼國內消費市場發展空間大,可以降低其影響幅度。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公布東南亞經濟展望資料顯示,印尼受惠於龐大內需市場,將帶領東南亞各國經濟成長,預估印尼20122016年平均經濟成長率可達6.6%
同時,印尼積極加入各個自由貿易經濟區,從印尼出口至多國的產品,可享免關稅優惠,在2010年中國大陸與東南亞國協簽署自由貿易協定,形成全球人囗數最多、開發中國家最大的自由貿易區。另方面,歐盟正擬定與東南亞國協簽署自由貿易協定,可望再擴大印尼自由貿易市場的發展空間。

 2013-06-14工商時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