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3日 星期二

鋼鐵業要成長須過四關

鋼鐵業要成長須過
陳建任/金屬中心ITIS計畫產業分析師
回顧過去年鋼鐵業的黃金期,產業成長速度與獲利水準應該是空前絕後。全球再也找不到一個像中國大陸這樣的大市場,可以在短短年間,從年產1.82億噸的粗鋼,成長到億噸的規模,相當於6,500棟台北101大樓的用鋼量。
沒有了高速成長所造成的鋼品供不應求,沒有了鐵礦、煉焦煤、散裝船等一長串供應鏈的供需吃緊,沒有了從鋼鐵原料到鋼材一日三市的行情,鋼鐵業將不再出現電爐廠一年賺進個資本額;或高爐廠年賺一個資本額的榮景。
年過去了,中國大陸的鋼材需求成長率由連年兩位數的高成長,到目前趨近於3%的成長,即將進入成熟期的零成長。印度等後進國家對鋼材的需求,還無法銜接上這部高速成長的列車,全球鋼鐵業需求成長明顯趨緩。此外,因鋼鐵冶煉設備的建設時間長,鋼鐵產能的投產存在滯後性。景氣大好時一窩蜂投資,完工時卻碰上金融危機與景氣蕭條,造成目前產能嚴重過剩。
年前相比,此時的需求成長前景遜色很多,產能過剩情況相對嚴重。此外,中國大陸鋼鐵業崛起後,各國鋼鐵業都明顯感受威脅。加上能源、環保等問題深化,擺在國內鋼鐵業的議題有增無減:
難關一、能源與環保
儘管鋼鐵材料幾乎可完全回收再利用,為物美價廉的綠色環保材料,也是經濟發展的重要支助產業,卻也被歸類為高污染、高耗能的產業。
2005年京都議定書生效,我政府也訂定國家二氧化碳減量目標,鋼鐵的溫室氣體排放,受到國內外環保法規的規範,持續衝擊國內鋼鐵產業生存空間。
儘管過去鋼鐵業在提高能源效率和環保工作上取得重大進展,但未來在提高能源效率、減少空污及溫室氣體排放、爐渣及集塵灰處理等問題,仍面臨嚴峻挑戰。
難關二、鋼品貿易
由於鋼鐵需求不振、產能過剩、競爭加劇,各國之間的反傾銷、反補貼、非關稅措施(限制進口許可)、技術貿易壁壘等問題,近來有增加趨勢。此外,雙邊/多邊的自由貿易協定如雨後春筍般出現,FTA協定一刀兩刃的特性,讓人又愛又怕。
2004年起台灣實施鋼材進口零關稅,惟對部分大陸鋼材進口仍有設限。兩岸簽署ECFA協定,有關解除大陸鋼品進口限制的項目與進度,最牽動國內鋼鐵業者的敏感神經。
2011年中國大陸鋼材出口量4,897萬公噸,為台灣進口總量398萬公噸的12.3倍,對方僅需110的出口量即可填滿台灣進口份額。兩岸鋼鐵產業規模的差距,加上大陸鋼品出口退稅政策形同以內銷補貼外銷,均讓業者擔心。
廠商期待政府積極與各國洽簽相關貿易協定,避免被邊緣化、取得公平競爭地位,卻又擔心開放鋼材進口,會搶占國內市場。
難關三、產業升級轉型與產品高值化
受益於高度自動化大量生產,鋼鐵業人均產值與附加價值高,理應是政府鼓勵的高附加價值、高勞動生產力的產業,對提升國人薪資水準有助益。
但台灣地狹人稠,鋼鐵業屬於高耗能、污染行業,常被質疑每單位GDP產出的污染排放偏高,或是大量出口鋼材卻把污染留在國內等,促使國內鋼鐵業未來只能朝重質不重量方向發展。
我國鋼鐵材料的高值化過程中,面臨複雜的問題,包括:創新材料研發費用高且耗時,廠商研發風險高;國內市場小,應用市場需求薄弱,經濟規模效益不足;下游應用產業長期以代工為主,缺乏材料自主決定能力;新鮮人投入金屬產業意願低,人才面臨斷層危機;長期使用國外材料,對改用國產材料信賴度不足,以及國外材料廠的殺價競爭;材料廠無法提供後續加工製程參數、協同產品認證等服務,國產化材料應用意願低;新開發材料品質或價格較不具競爭力等問題。
此外,中國大陸對越高品級、高附加價值鋼品,越享有越高的出口退稅率,以鼓勵內地鋼鐵業朝高附加價值產品發展,對同樣以生產高品級鋼材為主,推動產業高值化的台灣鋼鐵業,形成不公平競爭與威脅。
難關四、經營成本與競爭力
在黃金十年後,鋼鐵業又重新回到微利時代。國內鐵礦、煉焦煤等原料均仰賴進口,加上鋼廠與原料商簽定採購合約,由年約調整為季約,高爐廠幾乎淪為為國外寡占地位礦場打工的境地,整個產業鏈的利潤多數為礦場拿去。
電爐廠方面,為使能源有效利用,國內油電價格逐步與先進國家接軌,電爐廠使用之離峰電價成本不像以往優惠,國內能源稅也在研議當中,國內電爐廠的經營成本勢將提高。加上環保等相關生產成本的提高,為鋼鐵業另一經營課題。
此外,全球鋼廠持續合併的腳步,有助於鋼鐵業結構的優化,朝良性、健康的方向發展。但仍需密切觀察產能過剩問題。
台灣鋼鐵產業的發展深受全球市場影響,面對險峻的國際經濟情勢、產能過剩、煉鋼原料供需失衡、兩岸簽署ECFA,以及關於溫室氣體減量的規範與能源稅課徵等,國內鋼鐵產業應先釐清定位,才能在生產、技術、市場及環境永續等面向,研擬切合未來趨勢的策略。
場邊論戰-OECD:成本優勢是市場競爭主角
未來鋼鐵產業的面貌將如何演變?OECD鋼鐵委員會提出幾個方向:
 1.開發中國家的鋼鐵生產將持續成長。
 2.無論鋼廠位在何處,成本競爭優勢仍是未來發展的主角。
 3.鋼鐵材料將持續面對替代材料的挑戰,主要為高品質鋼材對既有鋼材的替代。
 4.無效率、污染環境的產能需要淘汰,但還需時間。
 5.煤/鐵礦等煉鋼原料的取得仍將是挑戰。
 6.環保法規和氣候變化政策,對於鋼鐵產業的未來將有著重要的影響。
 7.當鋼鐵業需要越來越多先進技術,員工的教育和培訓也越來越重要。

2012-11-20 工商時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