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2日 星期一

大陸產業整併衝擊台商

大陸產業整併衝擊台商
張大為/中華徵信所總經理
大陸媒體日前發布「部委醞釀行業重組政策」的訊息,顯示北京中央啟動了新一輪產業重組的引擎,並己做好所涉及產業迎接衝擊的準備。尤其發改委強調,未來將把「兼併重組」和「淘汰落後產能」作為新項目審批的前提,不排除在十八大後,北京中央會利用市場環境趨緊所形成的倒逼機制,順勢推出高強度政策進行產業整併。
強度整併 產業洗牌
九部委由國發委領軍,包含財政部、國資委、證監會、工信部等一級部門,可嗅出改革能量非同小可;同時八大重點行業中除了原本就產能過剩的鋼鐵、水泥,更涵蓋了汽車(含零組件)產業、機械製造、電解鋁,甚至稀土、電子資訊和醫藥產業,標識整併動作不只針對傳統行業,也包括戰略產業;整併只是手段,目的不僅要在大產業中扶強汰弱,更要徹底把這些產業一舉推升到世界級水平。
因而大重點產業的重組,不僅會啟動產業洗牌,在中央企業帶頭購併同業之下,更會顛覆供應鏈結構。中央企業和大型地方國企固然是重中之重,大型上市民營企業相信也會被逐一被點名。
據估計新一輪整併範圍波及大陸近900家上市企業,其中機械產業就高達324家之多,電子資訊產業也有207家,醫藥產業則有160家。將產生的兩大效應是,正面結構調整讓產業結構趨於堅實,有利推動創新。負面效應則是,大者恆大所造成的「國更進、民更退」的形勢,不利產業市場機制的形成。
對台商言,此次產業整併會帶來的影響不容小覷。就正面影響來說,兼併和重組,可以減少市場殺價競爭的壓力;同時給予重量級的台商提供一次大好購併機會,不論是合作夥伴或是競爭對手,都有可乘之機,過去想購併但不批准的有機會捲土重來,新標的更有籌碼可談;甚至購併上市公司借殼上市也非不可能;總之在新一輪政策之下,大型台商只要展示經營實力和資本實力,將大有可為。
負面衝擊成台商
惟此政策影響之下的負面效應將更大於正面效應。依投審會的統計數據,台灣對陸投資電子相關製造業比重占了總體投資的34.05%,以鋼鐵為主的基本金屬製造及製品業合計比重占7.25%,以水泥為主的非金屬礦物製造比重占4.04%,機械產業比重占4.02%,汽車及零組件產業比重占1.75%,藥品製造占0.63%,上述產業合計占台灣對陸投資比重的51.74%;以此粗估受此次產業整併所波及的台商家數可能占全體台商的3成,波及範圍之大可以想見。
其中受到衝擊最大的是為家數和規模最大的電子製造業,次為規模小但家數多的機械產業及汽車零組件業,尤其這些產業本是深受大陸出口成長減緩下的受害族群,在面對內外相逼(出口困難及內部轉型壓力)形勢下前景悲觀。
以今年前季整體上市公司認列大陸轉投資收益,較去年同期減少436億元之多,不難想像台商經營之艱辛,若原本營就屬落後產能或是產業水平偏低的中小型台商,在產業整併擠壓下,要面對不只是遷廠問題,而是關廠的情境。
輔導回台 平等加入
面對中國大陸加強整併產業的效應,政府可以著力之處有兩個方向。
一是對這些經營這些產業的台商,進行一次規模調查,以了解台商面臨的實際問題,協助輔導回台生產的可能性,或者幫助台商在地進行產業升級或轉型以度過整併期。
二是長期面對中國大陸「國更進、民更退」的趨勢,兩岸協商應該考量如何讓台灣產業平等進入中國大陸國營企業產業供應鏈的機制。

    2012-11-05 旺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