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2日 星期一

科技業的毒藥 Cost down .

科技業的毒藥 Cost down
陳泳丞
今年台灣的科技品牌都遇上不小的衝擊,手機的宏達電、品牌的雙A(宏碁、華碩)大家都衝刺得滿辛苦。反觀國外的業者,蘋果、三星卻都紛紛在攻城掠地。從觀察台灣科技供應鏈的生態來看,即使發展自有品牌的影響因素眾多,不易用簡單邏輯來說明,但台灣人向來引以為傲的COST DOWN特點,反而是弄死科技業或是品牌的元凶。
科技品牌之所以能吸引人,會讓人掏腰包買帳,甚至熬夜排隊等首發,這有太多的複雜操作技巧在裏頭,喜歡講創意、提高附加價值的專家們已經講太多了,我們也不多贅言,這裡光講一個品質就好。
品質是所有科技產品最基礎的依歸,一個品質有問題的電子產品,想要變科技名牌、那恐怕得等下輩子,但若已經是一個不錯的牌子,那消費者最不能忍受的事情,大約就是在小地方老是狀況不斷,這種事情最討厭了。
為了支持國產品牌,筆者工作用的NB是一款高階的台灣NB,定價新台幣七萬元以上,使用一年多,開始出現部分鍵盤按鍵不靈光(部分,不是全部)按壓無反應的狀況,麻煩的是,他一下就壞了也就算了,但是卻時靈、時不靈,送修花時間、花錢都還算小事,影響正常工作卻是大事。一個好的牌子,不應該有這種事情發生吧?
另有一例,某家全球知名的滑鼠品牌廠,一直也是筆者的優選,多年來都只用這家的產品,不過這些年來,卻開始出現最常用到的「滑鼠左鍵」不靈光的狀況,本來只按一下,變成會有連按兩下的效果。上網細究其原因,原來很多人都有這問題,關鍵出在即使是高價的雷射滑鼠(一隻一、兩千元),他用的按鍵微動開關卻多半是某大陸不知名的便宜零組件,一個才不到一美元,所以很容易壞。
不管是電腦鍵盤、滑鼠按鍵,這都是整個產品裏頭非常低階的組件,可對於瘋狂COST DOWN的代工廠來說,沒有甚麼是不能偷的,東省一點西省一點,積起來就是大錢。科技業裡一位朋友甚至曾經提出警告,有太多的主機板為了省成本,不停地偷減配置的電容數目與規格,因此基本上會發生狀況(燒毀之類的)也就不太令人意外。
這種偷成本的概念,雖是提升代工競爭力的關鍵,但是當深入人心之後,影響卻很可怕。一個電池模組廠老闆就說,品牌廠找人代工、代工廠找零組件,所有的要求點就是成本,日積月累下誰會去管甚麼品質、耐用度,撐得過保固期就好。如果要這樣想法的同一群人,改天換一個身分,從代工要發展自有品牌,大家覺得會發生甚麼事情?恐怕發生災難的機率,會遠高於轉變成另一個台灣之光的機會吧?現在蘋果在品牌市場呼風喚雨,他的其中一個邏輯,不用隨處可得的零組件來做產品,以一個不事生產的公司,卻挹注驚人的資本支出(今年是80億美元)做產品開發(甚至是設備),這一點值得好好想一想。

2012-09-28 工商時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