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2日 星期一

台灣造船產業 大有可為

台灣造船產業 大有可為
林金榮資深產業觀察員
回顧台灣半導體產業發展歷史,半導體的發跡是從工研院的電子雞IC開始。因電子雞玩具大賣創造超額報酬,吸引更多的資源與人才投入半導體業。政府的政策工具強力加持及半導體產業的高獲利、激烈競爭與贏者通吃的產業特性,鼓勵了產業鏈裂解並走向專業分工,分工體系因此建構完成。
台灣人口2,300萬,內銷市場不大,但半導體產業2011年晶圓代工及IC封測奪下全球第IC設計全球第,半導體產業主要是外銷且客戶大都在北美、日本與歐洲。以IC產品的特性來看,每一顆原創IC一開始都是為某特定需求而設計,所以設計不同、製造過程不同、封裝也有所不同,一旦此顆IC大賣,才有機會成為後來的標準品,生產走向規模經濟!
以現在回頭來看當時技術落後美日一大截、市場也不明、人才不足,根本沒有發展半導體產業的環境。但台灣抓住個機會加上政府的政策加持,造就今天的局面。
台灣自1937年日人在基隆和平島建築25,000噸船塢開始,台灣造船產業價值鏈發展算是完整!整個價值鏈可概分為上游的船舶設計與材料,包括台玻、融程、永記等約20家主要廠商;中游的模組與製造,如中船、中信等約125家造船與修船;而下游的系統整合與服務,有長榮、陽明、四維、裕民等等部份
1988年台灣出口1,573艘遊艇、總產值千多萬美元,台灣遊艇業獲得「亞洲遊艇王國」封號。1988年後總產值曲線一路急跌,1994年跌到最低點,出口總值只剩下7,100多萬美元跌幅64%2002年台灣在知名媒體《Showboats International》全球遊艇製造國家排行榜上,名列第六、2005年第五名,產值首度突破2億美元。
台灣四周環海、得天獨厚,非常適合發展造船產業。相較於政府對半導體產業的強力作多,即使過去遊艇產業已闖出輝煌的紀錄仍引不起政府對造船產業的關愛。
2010年全球半導體產值2,830億美元、台灣538.6億美元,2010年全球船舶市場1,774億美元,相較之下造船產業雖不及,但也應該還不錯。造船業是龍頭產業,其除了可以帶動上游的鋼鐵、機械設備、電子材料、化學與非金屬產業外,下游可以帶動航運、漁業與國防產業,所影響的產業既長且廣。因造船需要大量的勞動力,所以可以提供大量的就業機會。
相對於當時半導體產業發展所面臨的艱苦環境,目前台灣造船產業擁有較完整的產業價值鏈、市場與人才,且所帶動的產業效益也相對明確!若政府以抱著發展半導體的決心來整合國內造船產業與其它具國際競爭力的產業,例如電子業以強化設計與製造能力、透過政策鼓勵國內需求,特別是軍警用途的國產化,以培養競爭力、開放台灣海岸限制鼓勵創新服務,讓服務帶動技術發展、技術強化服務競爭力,相信台灣造船產業假以時日將可走出一片天。

2013-05-07工商時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