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2日 星期一

改寫遊戲規則 四路合擊 創新醫療、金融服務

改寫遊戲規則 四路合擊 創新醫療、金融服務
Kamalini RamdasElizabeth Teisberg/本文摘自《哈佛商業評論》12月號
與產品製造相比,能重新界定提供服務方式的破壞式創新較為罕見。要重新界定服務,須先對如何滿足顧客需求有深入見解,並非由破壞式科技(disruptive techonolugy)來引導(破壞式科技通常會迫使人們質疑基本假設),因此組織必須努力克服「有違自家慣例」和「有違顧客期待」的心態。其中的挑戰,在於提供經理人一套系統式的方法,針對服務的定義和提供方式,質疑基本假設,看見大幅提升成效的契機。
以下就從醫療、金融產業的創新,點出個面向,做為組織關注焦點:
面向一、互動結構
服務提供者和顧客的互動可分為類:單一提供者對單一顧客、單一提供者對多名顧客、多名提供者對單一顧客、多名提供者對多名顧客。最具效益的結構為何,要看顧客在互動中分享經驗或資訊時,得到的價值是否增減,以及專家間的溝通能否提升服務。
這項決策取決於個問題:
{         共享經驗或資訊的創造,能否為顧客增添價值?
提供者在許多個別互動裡傳達相同的資訊,似乎是個好機會,可以改為同時服務多名顧客,以減低成本。但成本只是一個面向;價值才是真正考量。顧客或許能從與其他顧客的互動或經驗分享中受惠。另方面,顧客可能會顧慮隱私或個人性,所以醫療業奉一次服務一名病患為圭臬。關鍵問題就在,顧客體驗是否會因另一名顧客的共享,提升或減損。
{         顧客需要多名提供者緊密溝通嗎?
充分理解病患的醫療狀況,可能需要好幾個診斷觀點。西德頭痛中心看診的第一步,就是病患與名專科醫師在同一個房間內一對一互動,接著診療人員立刻開會,診斷病患的問題,之後各組需要類似治療的病患,接受同一支跨領域診治團隊為期一周的門診療護。
面向二、服務範圍
在設計服務時,可以在為具備共通需求的顧客群帶來卓越成效,或為那些需要差異化的顧客量身規畫。在這個層面上,有個重要問題:
{         有哪個顧客區隔,採用類似的互補服務嗎?
紅色俱樂部、西德頭痛中心等創新醫療保健提供者,都在這個問題裡挖寶:以病患定義群組,據此緊密整合服務。整合做得好,就能改善溝通效率,培養團隊專業。
{         互補服務的問題,會影響顧客成效嗎?
若是顧客難以取得或使用那些服務,可能就該重新審視服務範圍。
面向三、服務分工
每當服務範圍變動,企業也能藉由檢討誰實際提供了服務,創造大量價值。請探索下列問題:
{         員工的專業與工作相符嗎?
像是為貧窮國家提供醫療照護的組織「健康伙伴」(Partner in Health),創造了「陪同者」的角色:他們是病患的親友,受償陪伴病患赴診,也居家協助,讓病患服用醫生開立的藥方。
{         哪些內隱的社會假設影響分工?
醫師通常假設,一對一會面是與病患建立信任的必要條件。這類假設會矇蔽專業工作者,錯失達到相同目標的其他途徑。
面向四、服務地點
通常會根據服務提供者的需要來界定,而不是顧客的需要。但服務無法親民便民,效率和成效都可能大打折扣。地點是重新定義服務的有力工具。
{         地點限制了顧客可享有服務或成效嗎?
像孟加拉貧民窟大量的消費金融服務需求,讓微型銀行業務企業安儲(SafeSave)董事長兼創辦人Stuart Rutherford深感震撼。
{         溝通和資訊需求有變動嗎?
最佳服務地點應是要能調和搭配提供者與顧客的資訊和溝通需求。
通常,某一個面向的變動,可能會觸動或阻礙其他三個面向的創新機會。重新界定的服務範圍,通常會帶動分工與地點的變化。在運用這個架構,確認、評估服務創新機會時,經理人需考慮到,任一面向問題的答案,會影響其他面向問題的解答。

2012-11-30工商時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