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營之道-強化企業恢復力
減少不確定衝擊
洪瑞浩/郁傑營創公司管理顧問
跨領域趨勢學家安德魯.佐里(Andrew
Zolli)與作家安瑪麗.希利(Ann Marie
Healy)在新書《恢復力》(Resilience:Why Things
Bounce Back)中,探究團隊領導人如何加速改革、強化恢復力的理論與策略作法,並闡述如何建立更有效的韌性與避震能力來減少衝擊,以下摘要書中精華,並引申可行的管理策略應用,提供參考。
安德魯將恢復力定義為:個人、企業或系統,在面臨巨大環境變化時,維持核心使命與完整性的能力。
企業或系統經常有成長、成熟、釋放與重組的週期性,也會產生人與環境系統相互影響的耦合(Coupled)效應,增加複雜度並弱化系統的適應能力,因此需要持續更新、重組系統,提升恢復力。
團體恢復力取決於資源、制度、多樣性、社群網路的信任合作與有力領導人的調適治理(adaptive
governance)等因素。
恢復力遇到環境衝擊後,不見得是回復改變前的原始狀態,而是趨吉避凶,持續調整,設法降低或隔離環境的損害,適應環境變化,達成使命。
恢復力也不只是消極的紓解不確定性與風險,更鼓勵採取積極策略增進整體能力,運用可能的創新與恢復力工具,面對危機,適應並應付未來可能發生的變化與打擊。
佐里認為增進團體恢復力的方法有:
{ 強化團體成員的信任與合作。
{ 建立團隊的多元化與差異性。
{ 鼓勵團隊的認知多樣化,創造更強的恢復力。
{ 考慮風險補償的負面影響、建構重視風險的企業文化。
{ 藉由抑制錯誤行為,改變思維與規範,促進社群調適能力。
{ 任用能跨越階層、影響組織上下、連結社會網路、自中間突破、於失序中展現恢復力的「轉譯領導人」(Translational
Leader)。
{ 持續找出組織體系的脆弱性、重要門檻與回饋迴路,設計創新的改變。
{ 運用彈性的變形蟲組織,面對困難、及時蒐集資訊、結合可用的社群網路,迅速應變。
{ 容忍適當的失敗,從失敗中學習,從長線思考更新,確保面對不斷出現的危機,能具備永續的恢復力。
2013-02-21工商時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